最近,在恢復工作和生產的背景下,新基礎設施建設(以下簡稱“新基礎設施”)已成為一個高頻詞。最近,中央政府有關部門多次部署了與“新基礎設施”相關的任務。新基礎設施的具體內容是什么?為什么它如此受重視?
“新基礎設施”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明確提出要“加快5G商業(yè)化,加強人工智能、工業(yè)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基礎設施建設”。
在這一防疫過程中,“智能測溫巡邏機器人”和“無人機消毒”的出現,5G等新興技術帶來了防疫效率的提高;遠程辦公、網絡教育、無人商店等數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疫情造成的損失,充分展示了中國經濟的彈性和活力。
加快“新基礎設施”建設是經濟發(fā)展的新機遇,也是經濟發(fā)展的重點之一。但同時,我們應該保持理性和清晰的認識。
“新基礎設施”背后有一個大企業(yè)
“新基礎設施”是指以科技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7大領域:5G基站、UHV、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yè)互聯網。
在COVID-19的肺炎防控中,各地信息化建設的成果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科技的力量照耀著防疫的每一個細節(jié)。
無論是阿里、京東、SF等長期活躍的數字經濟體開通的在線物質渠道,還是北斗系統(tǒng)等大國,它都在這場疫情中發(fā)揮了獨特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新基礎設施”的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來經濟發(fā)展的趨勢。
“在未來十年,智能經濟將成為中國經濟的新標簽。新的基礎設施是一個燃料箱,加速了智能經濟火箭的發(fā)射。”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李彥宏表示:“新的人工智能芯片、便捷高效的云服務、多種應用開發(fā)平臺、開放式深度學習框架、通用人工智能算法等。正在成為這個時代的新基礎設施,推動成千上萬的產業(yè)。智能轉換?!?/p>
不用說,在“新基礎設施”的背后還有一個大企業(yè)。以5G建設為例,中國信息通信技術研究院預測,到2025年,中國5G網絡建設投資將達到1.2萬億元,帶動產業(yè)鏈上下游和各行業(yè)應用投資超過3.5萬億元。
最近,許多地方都在集中部署“新基礎設施”。例如,北京、河北等13個省市公布了總投資近34萬億元的“2020年重點工程投資計劃”,其中包括“新基礎設施”項目。
李彥宏說:“國家的新基礎設施就像一場及時雨,它不僅將有效地促進中國經濟的高質量轉型,而且還將為中國在未來引領智能經濟時代打下堅實的基礎?!彼J為,一些新的基礎設施在防疫和控制方面表現出色,這也表明大規(guī)模投資這些領域是大勢所趨。其次,各方應抓住機遇,準確彌補不足,為“新基礎設施”注入更多活力,推動高質量的經濟發(fā)展。
“新基礎設施”既有自上而下的動機,也有自下而上的需求
本著中央相關會議精神,“新基礎設施”的重要性已多次被提及,需要加快釋放新興消費潛力,積極豐富5G技術應用場景,帶動5G手機等終端消費,促進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網絡教育、網絡娛樂消費增長。
建議加大對試劑、藥品和疫苗的研發(fā)支持,加快生物醫(yī)學、醫(yī)療設備、5G網絡和工業(yè)互聯網的發(fā)展。尤其是,
京東數字科技研究院產業(yè)研究總監(jiān)湯米認為,推進新基礎設施建設既有自上而下的動機,也有自下而上的需求。一方面,在經濟快速增長壓力和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中央政府對新基礎設施的密集部署已成為當前穩(wěn)定增長和結構調整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在數字技術應用日益成熟的背景下,各行各業(yè)對數字轉型升級的需求巨大,以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qū)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為重點的新基礎設施是推動產業(yè)數字轉型的有力保障。
“新基礎設施所涉及的技術是相互聯系和協(xié)調的,數據已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人工智能將成為工業(yè)數字化的重要推動力。在5G、云計算和區(qū)塊鏈等數據積累和底層技術的支持下,人工智能將為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鏈重構和場景擴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睖赘嬖V《工人日報》記者。
面對城市管理和政務的不足,“新基礎設施”也是一種自下而上的需求,一些成果已經開始顯現。在廣東,數字廣東承擔了大量的便民事務,而在杭州,城市大腦在城市信息化建設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這次疫情防控中,衛(wèi)生法規(guī)的實施也是基于以前的“新基礎設施”的結果,而且很多地方的政務都在云上,從而避免了便民事務的停滯。
民生細節(jié)方面的案例太多了?;诎俣鹊拈_放式深度學習平臺,非技術人員也可以使用人工智能來優(yōu)化他們的工作。陜西省漢中市兩個扶貧辦公室的公務員利用百度深度學習技術,從20萬個貧困家庭中準確識別出2000個急需幫助的家庭進行精準扶貧,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們還必須保持對“新基礎設施”的理性和清晰的理解
上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Shanghai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金融與管理學院(School of Finance and Management)講師劉劍鋒認為,疫情爆發(fā)后,出口和消費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因此應該更加關注基礎設施投資,尤其是“新基礎設施”投資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5G和人工智能等硬“新基礎設施”和醫(yī)療保健和社會管理等軟“新基礎設施”滿足了互聯網和數字化的需求,有助于培育新的經濟動能,而不必擔心未來形成落后的過剩產能。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數字科技首席數據科學家、京東市總裁鄭宇表示,數字經濟“新基礎設施”的核心是將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基礎設施與數字政府、數字經濟相結合,實現各行業(yè)的數字化。以智慧城市建設為例,新的數字技術基礎設施的推廣可以使城市中的一切互聯互通,構建城市級的數據中心,使人工智能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使交通、規(guī)劃、環(huán)保等部門打破數據孤島,更高效地溝通與合作。
他認為,目前,數字經濟正在向以人工智能為核心驅動力的智能經濟新階段演進,相應的新基礎設施建設也需要國家在投資、建設和協(xié)調方面發(fā)揮主導作用。智能經濟基礎設施的水平決定了中國能否在新一輪技術紅利的全球格局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
劉劍鋒說,雖然目前對“新基礎設施”的投資仍然很少,但這并不妨礙它成為未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在這方面,我們應該密切關注它。在國家層面,我們應該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加強風險防控,防止過多的熱錢涌入“新基礎設施”領域。
一些專家認為,雖然大規(guī)模投資是經濟轉型的良藥,但它也有副作用,如增加債務風險,因此我們應該對新基礎設施有一個理性和清晰的認識。第一,要準確彌補不足,避免洪水泛濫、盲目刺激的老路,嚴格按照高質量發(fā)展的要求,對符合地方發(fā)展目標的重要領域進行嚴格的資金投入;二是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qū)的人口特點,制定傾斜投資,重點在人口流入地區(qū)增加5G、智能、軌道交通、新能源等新基礎設施建設;第三,要協(xié)調好政府、企業(yè)和其他各方的資源,特別是民間資本參與“新基礎設施”的資源,并從政策、資金和管理等多個層面給予充分的引導和支持。